-
【2022年杭州招商】杭州钱塘区 “双高” 战略:百亿元投入培育五类企业
杭州钱塘区 “双高” 战略:百亿元投入培育五类企业 一、战略背景与目标:高能级平台驱动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钱塘区发布《高能级战略平台行动计划》和《高能级产业新政 50 条》,计划三年投入百亿元,聚焦 “凤凰、头雁、雨燕、雏鹰、俊鸟” 五类企业,构建 “引进 - 培育 - 壮大” 的企业成长链。钱塘区拥有 7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,2021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 2000 亿元,战略平台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。 二、五类企业培育体系:全周期扶持政策 凤凰企业(上市企业):给予最高 1000 万元上市奖励,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政策支持,成功在科创板上市,市值增长 300 亿元。 头雁企业(行业龙头):对年营收超 50 亿元的企业,给予最高 5000 万元研发补贴,吉利汽车钱塘基地获得补贴后,投入新能源车型研发,产能提升 25%。 雨燕企业(高成长企业):提供最高 2000 万元的房租减免,某智能装备企业入驻钱塘科学城,三年免租政策节省成本超千万元,产值增长 50%。 雏鹰企业(初创企业):设立 1 亿元天使投资基金,投资 30 家科技型初创企业,平均每家获得投资 500 万元。 俊鸟企业(人才创业企业):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 500 万元安家费,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10 个,落地项目 8 个。 三、产业平台布局:“一带双城” 构建发展新格局 钱塘区发布 “一带双城” 规划,东部湾新城重点发展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,已引进阿里巴巴华东云计算中心等项目;江海之城聚焦生命健康、航空航天,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园,入驻企业超 50 家。两大新城预计五年内集聚企业超 2000 家,创造就业岗位 10 万个。 四、政策成效与展望: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2022 年一季度,钱塘区新增市场主体 2000 家,同比增长 25%;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30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通过‘政策 + 平台 + 资本’三轮驱动,力争到 2025 年培育上市企业 20 家,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”
2022-05-05
-
【2022年浙江招商】浙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:数量居全国第三的创新生态
浙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:数量居全国第三的创新生态 一、发展现状:百余家 “国字号” 孵化器的集群效应 2022 年,浙江新增 14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总数达 109 家,数量居全国第三。截至 2021 年底,全省孵化器孵化场地面积 1059.08 万平方米,在孵企业 1.95 万家,吸纳就业 20.27 万人,累计毕业企业 1.87 万家,其中上市企业 415 家,形成 “培育一个、成熟一个、毕业一个” 的良性循环。 二、政策支持:从场地补贴到生态构建 浙江省出台《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》,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给予最高 200 万元奖励,对在孵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 10% 补贴。杭州未来科技城孵化器通过 “孵化 + 创投” 模式,设立 50 亿元产业基金,投资孵化企业超 100 家,培育出 5 家独角兽企业。 三、典型案例:专业化孵化器的创新路径 宁波激智创新材料孵化器聚焦光学薄膜领域,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0 家,形成 “技术研发 - 中试 - 量产” 生态,孵化企业年均专利申请量超 20 件,毕业企业平均产值增长 5 倍。绍兴生物医药孵化器与中科院合作建立实验室,累计转化成果 20 项,推动 3 家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。 四、未来展望:数字化与国际化升级 浙江省计划到 2025 年国家级孵化器数量突破 120 家,建设 10 个专业化众创空间。同时,推动孵化器与海外机构合作,在硅谷、东京等地设立离岸孵化中心,吸引全球创新资源。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将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资源,实现孵化器服务效率提升 30% 以上。”
2022-05-05
-
【2022年绍兴招商】嵊州智造高地建设: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 “双向奔赴”
嵊州智造高地建设: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 “双向奔赴” 一、产业集群现状:七大园区构筑发展根基 嵊州经济开发区(高新园区)打造七大产业园区,包括 5G 万亩千亿产业园、智能厨具产业园等,形成 “园中园” 协同发展格局。2022 年,高端智能厨电集群获评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 “链长制” 试点示范单位,集聚企业 200 余家,产值占全国市场份额 15%,老板电器、亿田智能等龙头企业带动配套率提升至 70%。 二、传统产业升级:智能化改造与品牌跃升 领带服装产业通过 “机器换人”,引进意大利全自动领带生产线,效率提升 40%,产品溢价率达 25%;机械电机产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伺服电机,突破 “卡脖子” 技术,国产替代率从 30% 提升至 60%。2022 年一季度,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长 12%,出口增长 15%。 三、新兴产业布局:三大方向抢占未来赛道 数字 5G:建设 5G 产业园,引进华为浙江 5G 创新中心,培育 5G 应用企业 30 家,2022 年一季度相关产值增长 50%。 新材料:发展碳纤维、高温合金等产业,某新材料企业研发的航空级碳纤维通过波音认证,订单增长 200%。 生物医药:生命健康产业园引进微医集团等企业,建设互联网医院和研发中心,预计五年内产值突破百亿。 四、产业链协同机制:“五链” 建设提升竞争力 嵊州实施园区链集聚、创新链支撑、配套链建设、品牌链合作、产业链招商 “五链” 工程,2022 年一季度引进产业链项目 15 个,总投资超 100 亿元。通过 “链长制”,解决企业技术攻关、供应链保障等问题 50 余个,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 20%。
2022-05-05
-
【2022年嘉兴招商】嘉兴服务业纾困政策解读:28 条 “实招” 激活市场主体
嘉兴服务业纾困政策解读:28 条 “实招” 激活市场主体 一、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:精准滴灌解难题 嘉兴市出台《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》,通过 28 条措施助力服务业渡难关。政策聚焦税收、社保、金融等关键领域,旨在稳定市场主体、恢复消费信心。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、零售、文旅等行业实施‘一业一策’,力争全年为服务业企业减负超 50 亿元。” 二、普惠性纾困措施:真金白银减负担 在税收方面,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,预计全年减免税额超 20 亿元;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惠及企业 1.2 万家,退还税款超 30 亿元。社保领域,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费阶段性缓缴,缓缴金额超 5 亿元。金融支持方面,推出 “服务业纾困贷”,利率低于市场水平 1 个百分点,已发放贷款超 10 亿元。 三、重点行业扶持:分类施策稳增长 针对餐饮行业,给予每家门店最高 5000 元的防疫补贴,鼓励开展 “外卖 + 堂食” 融合模式,某连锁餐饮企业通过补贴支持,新增外卖站点 10 个,营业额恢复至疫情前的 80%。零售行业实施 “线上转型补贴”,对开展直播带货、社区团购的企业给予最高 20 万元奖励,全市新增电商零售企业 300 家。文旅行业推出 “嘉兴人游嘉兴” 活动,发放文旅消费券 5000 万元,带动旅游收入增长 15%。 四、长效机制建设:数字化与标准化并行 嘉兴市建立服务业企业诉求响应平台,通过 “扫码申报 - 分类处置 - 限时反馈” 机制,累计解决企业问题 2000 余个。同时,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,制定《嘉兴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指南》,计划三年内培育 100 家数字化示范企业,目前已有 30 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,效率提升 20% 以上。
2022-05-05
-
【2022年浙江招商】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改革:舟山片区的 “三个 1 亿吨” 战略
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改革:舟山片区的 “三个 1 亿吨” 战略 一、改革成效:油品贸易的爆发式增长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深化油品领域改革,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炼化一体化行业,2021 年油品贸易额达 7379 亿元,年均增长 83%。2022 年 1-3 月,油气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 255%,创五年新高。浙石化 4000 万吨 / 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,成为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炼化基地。 二、制度创新:从仓储改革到产能预售 舟山片区试点油品贸易批发无仓储改革,企业可凭信用额度开展贸易,资金周转效率提升 50%;上线产能预售交易模式,买家可提前锁定产能,2022 年一季度预售交易量超 500 万吨,交易成本降低 15%。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打破传统贸易模式,构建‘资源 - 加工 - 交易 - 储备’全链条,提升中国在国际油品市场的定价权。” 三、基础设施:向着 “三个 1 亿吨” 目标迈进 舟山片区正推进 1 亿吨油品储备能力、1 亿吨炼油能力、1 亿吨油气交易能力建设。目前,原油储备库容量达 5400 万立方米,在建项目完工后将突破 1 亿立方米;炼油能力达 8000 万吨 / 年,2025 年有望达成亿吨目标;油气交易中心 2021 年交易额超 1.2 万亿元,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交易枢纽。 四、战略意义: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浙江担当 舟山片区的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集聚炼化企业和贸易商,形成 “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”。未来,片区将拓展 LNG 贸易和氢能产业,计划到 2025 年建成全国最大的 LNG 接收站和氢能供应基地。
2022-05-05
-
【2022年湖州招商】湖州 “五一” 消费市场观察:保供稳价下的民生答卷
湖州 “五一” 消费市场观察:保供稳价下的民生答卷 一、市场供应与价格走势:量足价稳的节日保障 2022 年 “五一” 假期,湖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,定点监测的 51 家商贸企业累计销售额达 2.14 亿元。为保障供应,全市 24 家重点监测市场企业日均采购蔬菜 1900 吨、猪肉 150 吨,库存充足,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 5% 以内。浙北农批市场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提前与山东、江苏等地基地对接,增加储备量 30%,确保节日期间不断档。” 二、疫情防控与消费安全:严密防线守护民生 湖州市严格落实 “测温 + 亮码 + 戴口罩” 等防控措施,商场、超市等场所每日消杀 4 次,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覆盖率达 100%。同时,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,抽检食品样本 500 批次,合格率 99.2%。某连锁超市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设置无接触配送专区,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至 40%,既满足消费需求又降低接触风险。” 三、消费业态创新:多元场景激发市场活力 “五一” 期间,湖州消费业态呈现多元化特点。传统商贸企业推出 “线上秒杀 + 线下自提” 模式,浙北大厦线上销售额增长 50%;文旅消费方面,南浔古镇、莫干山等景区实行预约限流,接待游客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 70%,民宿预订率超 80%;新能源汽车消费热度攀升,比亚迪、特斯拉等品牌门店客流量增长 30%,政策补贴带动新能源车销量增长 25%。 四、民生商品保供机制:长效管理确保稳定 湖州市建立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体系,制定《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办法》,明确粮油、猪肉等储备规模和轮换周期。2022 年新增储备仓库面积 2 万平方米,市级储备粮可满足 6 个月供应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供需数据,一旦出现波动,可在 24 小时内启动应急调配。”
2022-05-05
-
【2022年金华招商】金华进口贸易创新:5 项目入选省级计划背后的战略布局
金华进口贸易创新:5 项目入选省级计划背后的战略布局 一、入选项目概况:数字化与供应链双轮驱动 2022 年,金华市 5 个项目入选浙江省进口高质量发展计划,包括金义综保区冷链一期、“义新欧” 进口服务平台等,获省级激励资金 474 万元。这些项目聚焦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供应链优化,如 “贸义链” 平台整合物流、通关、金融等服务,企业综合成本降低 20%;“爱喜猫” 分销体系拓展线下门店 50 家,进口商品销售额增长 35%。 二、自贸区建设成效: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金华紧抓自贸区建设机遇,推出 “进口商品检验检疫智慧监管” 等 20 项制度创新,通关时间压缩 50%。金义综保区 2021 年进出口额增长 80%,跨境电商进口额突破 100 亿元,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。区商务局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试点‘前店后仓’模式,消费者下单后,商品从保税仓直接配送,时效提升至‘次日达’。” 三、政策支持体系:顶层设计与精准扶持 金华市出台《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对进口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,对引进的国际品牌首店给予租金减免。2022 年一季度,全市进口额增长 25%,机电产品、消费品进口分别增长 30%、25%。同时,依托 “义新欧” 班列,开通中东欧商品专列,进口食品、日用品量增长 150%。 四、未来规划:构建 “双循环” 重要节点 金华市目标成为长三角进口贸易枢纽,计划到 2025 年进口额突破 800 亿元,培育 10 家百亿级进口龙头企业。下一步将扩大 RCEP 国家商品进口,建设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商品展示中心,预计年展示商品超 10 万种,吸引采购商超 10 万人次。
2022-05-05
-
【2022年嘉兴招商】嘉兴外贸韧性解析:一季度进出口增长 21.3% 的背后
嘉兴外贸韧性解析:一季度进出口增长 21.3% 的背后 一、总体进出口情况:量质齐升的增长曲线 2022 年一季度,嘉兴市进出口总值 984.4 亿元,同比增长 21.3%,其中出口 711.1 亿元,增长 18.8%;进口 273.3 亿元,增长 28.1%。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 25%、30%,占出口总值比重达 60%,显示出产业升级成效。嘉兴海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通过‘提前申报’‘两步申报’等改革,压缩通关时间 30%,保障供应链畅通。” 二、主要出口市场: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双增长 嘉兴对欧盟、美国、东盟等传统市场出口稳定增长,对印度出口增长 1.1 倍,成为最大亮点。某纺织企业抓住 RCEP 机遇,对东盟出口增长 40%,关税减免超百万元。同时,拓展中东、非洲等新兴市场,一季度对拉美出口增长 20.8%,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 50%。 三、进口结构优化:能源与消费品进口双轮驱动 进口方面,能源产品进口增长 35%,保障工业生产需求;消费品进口增长 25%,化妆品、保健品等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快速进入国内市场。嘉兴综保区试点 “保税展示交易” 模式,进口商品销售额增长 80%,消费者购买成本降低 20%。 四、政策支持体系:自贸区与汇率避险并重 嘉兴自贸区推出 “进口货物‘零等待’查验” 等创新举措,通关时效提升 50%;外汇管理部门指导企业运用远期结售汇等工具,规避汇率风险,一季度企业汇率避险覆盖率提升至 45%。市商务局数据显示,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 5000 家,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 70%,成为外贸主力。
2022-05-05
-
【2022年杭州招商】杭州市一季度 GDP 增长 4.0%:投资引领三驾马车协同发力
杭州市一季度 GDP 增长 4.0%:投资引领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一、经济总量稳步增长,三驾马车亮点纷呈 2022 年一季度,杭州市实现生产总值 4539 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.0%,实现平稳开局。投资、消费、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,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。 投资方面,制造业投资表现尤为突出,同比增长 48.7%,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一,创下近 10 年新高。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、中芯国际 12 英寸晶圆制造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,其中吉利杭州湾工厂一季度完成投资 20 亿元,预计年产 20 万辆智能电动汽车,带动汽车产业投资增长 60%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12%,杭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,地铁四期规划获批,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。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,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6.5%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90%,占汽车消费比重达 35%;线上消费持续火爆,网络零售额增长 15%,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,反映出消费结构升级趋势。 出口方面,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8%,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25%,跨境电商出口增长 40%,杭州综保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量增长 50%,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。 二、制造业投资领跑全省,产业升级加速 杭州市制造业投资的爆发式增长,得益于产业升级和重大项目带动。一季度,全市新开工制造业项目 210 个,总投资超 800 亿元,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25 个。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院项目启动,总投资 50 亿元,聚焦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,预计 2025 年建成后将集聚科研人员超 2000 人。 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长 35%,药明康德杭州研发中心、华东医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。据杭州市发改委数据,制造业投资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40%,成为稳增长的 “压舱石”。 三、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,激发市场活力 杭州市出台《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对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,对重大设备购置给予 15% 税收抵免。一季度,全市累计为制造业企业减免税费超 50 亿元,办理留抵退税 20 亿元,惠及企业超 1 万家。 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,杭州市推行 “标准地 + 弹性年限” 供地模式,一季度出让工业用地 1500 亩,其中 90% 用于先进制造业项目。人才政策方面,实施 “全球引才 521 计划”,一季度引进高层次人才超 3000 人,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
2022-04-28
-
【2022年嵊州市招商】嵊州:项目为王驱动工业强市 百亿投资激活产业新动能
嵊州:项目为王驱动工业强市 百亿投资激活产业新动能 一、重点项目加速推进,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在嵊州经济开发区(高新园区)核心区域,金达视讯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,光电车间和宿舍楼建设进展顺利,预计 2023 年投产。这是嵊州市坚持 “工业强市、实干兴市” 的缩影。2021 年,嵊州市新签亿元以上项目 58 个,总投资达 626.58 亿元,涵盖智能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。 其中,总投资 100 亿元的晶越半导体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,建成后将年产 8 英寸硅片 1200 万片,填补浙江省半导体材料产业空白;总投资 50 亿元的巴贝集团全龄人工饲料养蚕项目,构建 “桑叶种植 — 饲料生产 — 蚕茧加工” 全产业链,预计带动农户年增收超 2 亿元。 二、工业经济开门红,投资增速领跑绍兴 2022 年一季度,嵊州市工业经济实现 “开门红”:规上工业总产值 136.20 亿元,同比增长 19.8%;规上工业增加值 33.77 亿元,同比增长 12.3%,高于绍兴市平均 0.9 个百分点。工业投资方面,完成工业性有效投资 15.4 亿元,同比增长 43.6%;制造业投资 14.2 亿元,同比增长 41.8%,增速位列绍兴市第一。 嵊州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,通过 “链长制” 精准招商,已形成智能厨具、领带服饰、电机电器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。一季度,智能厨具产业产值增长 25%,老板电器嵊州基地年产 500 万台高端厨具项目投产,产能提升 30%。 三、政策赋能与平台升级,优化产业生态 嵊州市出台《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》,对新引进的 “高精尖” 项目给予最高 2000 万元奖励,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设备投资额 10% 的补贴。一季度,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 1 亿元,惠及企业 200 余家。 在平台建设方面,嵊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省级高新区,规划建设 “万亩千亿” 新产业平台,重点发展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。目前,平台已入驻企业 30 家,预计 2025 年产值突破 500 亿元。
2022-04-28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